由于傳染病的特殊性,家屬往往不能陪侍,患者一旦確診住院,無論輕重均需獨自一人面對。我們負責的危重患者更是如此。
住在陰冷的病房(為避免交叉感染,中央空調已關閉),面對陌生的病友,聽著耳邊各種嘈雜的儀器聲,看著全副武裝的醫(yī)護人員匆忙進出的身影,尤其是眼望著個別病友無奈離去的場景,那種莫名的孤獨、無奈、恐懼甚至絕望感會時刻籠罩在每一個患者的心頭。
同為重癥救治組成員的仙桃市第一人民醫(yī)院劉維佳醫(yī)師就是一位患者的知心人。她對所管的每位患者都充滿了同情。由于護士們經常忙不過來,她總是利用查房前后的時間,親自給一些行動不便的患者喂飯,幫著處理生活垃圾等。通過跟患者拉拉家常、問長道短,對患者迫切關心的疾病情況做耐心的解釋,對急需解決的問題盡力安排。一個不起眼的動作,一句很平常的問候,在平時是再普通不過的,但此時此刻卻能給予患者極大的安慰,撫平一顆顆恐懼焦慮的心!
仙桃市第一人民醫(yī)院的許雅勝醫(yī)師也是如此。在值夜班期間查房時,按規(guī)定只看看患者的病情穩(wěn)定不穩(wěn)定,治療方案是否需要臨時調整。而這位熱心腸的小伙子卻不忘關心每一位患者的生活!只要患者需要,他便為其熱飯、喂飯、倒水、處理生活垃圾、擦汗、接痰等等,他往往全副武裝在病房里多呆三四個小時!
我在救治過程中也遇到不少這樣的情況。25床患者許某,41歲。無創(chuàng)呼吸機輔助通氣,各項指標看上去很樂觀。見我們查房進來,情緒陡然激動,漲紅著臉想要努力表達什么。我讓其短暫摘下面罩說話,才知道他夜間難以入睡,看能否脫離呼吸機轉到輕癥病房。我答應今天就給他解決問題后才歸于平靜,重新戴上面罩躺下。
我讓其他醫(yī)生先去看別的病人,一個人靜靜地坐在患者身旁,每隔五分鐘下調一次呼吸機參數,并觀察著監(jiān)護儀上各項指標的變化。二十分鐘后,呼吸機各項參數達標,監(jiān)護指標顯示平穩(wěn),患者無特殊不適,我果斷為其更換為面罩吸氧,囑主管醫(yī)生及護士繼續(xù)觀察兩小時。
31床也是一名中年男子,情緒更為激動,喘息明顯,瞪著雙眼隔著面罩不停喊叫。但呼吸機參數及監(jiān)護指標不允許其脫離面罩說話。看見我拿著紙、筆,迫不及待地搶過去要求寫字。紙上寫了三個字“換病房”。我有些納悶,他住著兩個人的病房,已經較為安靜,且病情較重,為何提出這樣的要求?我勸他先冷靜,答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一定幫他安排。對方聽后稍稍平息,但眼中仍流露出幾份不甘。
查房結束后我詢問仙桃市第一人民醫(yī)院的韓從華主任才得知,此患者在普通病房那邊有其朋友熟識的醫(yī)生,因病情加重轉過來后怕得不到相應“關照”而感到心里不踏實……
從以上病例可知,不少患者的病情可因情緒激動、躁動而惡化,可因難以克制的沖動甚至給醫(yī)護人員帶來難以預料的危險;也可因其所思所想得到關切、情感得到釋放而使得病情得到緩解,更好的配合醫(yī)護人員進行治療。
所以說,深入了解每一位患者的需求,根據實際情況給予足夠的關注,給予盡量的鼓勵和安慰,也是一種很重要的治療。此時,想到特魯多醫(yī)生那句名言:“有時去治愈,常常去幫助,總是去安慰”。
知其所需,安其所思。讓我們用熱情去感化每一位患者,幫助他們擺脫孤獨和寂寞,讓他們看到未來和希望!期待早日戰(zhàn)勝疫情,早日迎來燦爛的明天!
供稿 | 太鋼總醫(yī)院 楊立明
編輯 | 聞 達
策劃 | 吳新華
審核 | 黃曉梅
地址:湖北省仙桃市南城新區(qū)沔州大道中段29號 咨詢電話:0728-3220999(工作時間)/ 3220079(休息時間) 傳真: Email:[email protected]